< lang="zh-CN"> 足球鞋底上的钉子

李爱锐简介

李爱锐(1902—1945)原名为埃里克·利迪尔,苏格兰人。190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1907年,李爱锐随父母回国,接受初、中等教育。他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是爱丁堡大学的橄榄球运动员,也是球队中最有魅力和实力的队员之一,后来加入了苏格兰国家队。

1927年7月,李爱锐参加第八届奥运会。在200米决赛中以21秒9的成绩获得一枚铜牌,后又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的奥运会纪录。李爱锐是这次奥运会上的风云人物,从此成了民族英雄。但是,不久后他却告别体坛,回到其出生地中国天津。

李爱锐在赛场上表现出的知难而进的坚韧品格贯穿了他的一生。1925年,李爱锐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学系毕业,取得学位。可是李爱锐婉拒了英国各界的盛情邀请,毅然申请回到中国天津,在新学中学(即今17中学)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李爱锐在天津任教期间,曾尽心尽力地培养出不少中国青年运动员,比如后来成为当时代表旧中国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跳高选手吴必显。作为一名教师,他谦虚、平和、耐心,他的讲课生动风趣,课堂上时常传出笑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因此他的课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1928年李爱锐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一次国际运动会上,轻取了200米和400米跑桂冠。1929年英租界当局在天津民园体育场举办万国田径赛,李爱锐宝刀不老,击败了500 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运动员奥拓·费尔莎,夺得金牌。这是李爱锐平生获得的最后一块金牌。1991年6月,他的3个女儿把这块金牌以及另一枚银盾,赠送给其父曾经任教过的学校——天津17中学,作为永久纪念。

抗日战争期间李爱锐积极参加敌后抗日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国主义把李爱锐等二十多个敌对国家的侨民,分批囚禁到山东省潍县第二中学的一个集中营里作为人质。在历时3年的囚牢生活中,李爱锐从未屈服于日本人的蹂躏和迫害。他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与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幽默乐观,他被推选为营区里康乐小组的主席,经常为青年人安排各种健身活动,他那热爱生命的热情和活力,鼓励着大家携手度过那段苦难的日子。由于集中营里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极为恶劣,李爱锐无法战胜体内的病魔。因脑瘤于1945年2月21日去逝,享年43岁。

乐道院由来?(爱国路)

潍县乐道院的由来

由美国人狄乐播建立的乐道院,分别具有医院、学校、公园。

鸦片战争肇始,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封建专制的中华帝国国门大开,西方国家取得了在华自由传教的权利。由此西方教会和文化势力由沿海向内陆逐步渗透。

埃里克利迪尔最后一块金牌,李爱锐简介

关于前期乐道院的发展历程,从《潍坊市志》中找到如下记载:

1882年(清德宗光绪八年)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牧师狄乐播偕夫人阿撤拉氏(一说为狄珍珠),来潍县传教,并在当地教友的协助下,在老潍县东关处买地建立“乐道院”,道院由教堂、学堂、诊所3部分组成。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

1900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 6月25日潍县义和团陈双辰(又名陈锡庆)率团民火烧美长老会“乐道院”,烧毁楼房42间,平房136间。

埃里克利迪尔最后一块金牌,李爱锐简介

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北美长老会用清政府“庚子赔款”的白银10万两在潍县县城重建并扩建了“乐道院”。充足的资金,使乐道院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成为北美基督教长老会的山东总部。

“乐道院”位于当时潍县东关门东南三里处虞河南岸,其旧址即在今山东潍坊二中及毗邻的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内。潍坊二中前身即原乐道院所办学校——广文中学,而潍坊人民医院即是由当时的教会医院发展而来。当年的乐道院“占地200多亩,曾一度作为昌潍一带的教会、教育和医疗卫生中心。西方教士、教师、医务人员麇集在此活动,其场所很是显要,院内的钟楼为当时潍县城东部的标志性建筑物”。

埃里克利迪尔最后一块金牌,李爱锐简介

二、潍县集中营的设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于当年底占领胶东半岛,由于当时美国等对日本持中立态度,所以日军对乐道院基本不加干涉,因此先于潍县沦陷的烟台、青岛等地的外国侨民开始前来潍县“乐道院”避难,而此时院内的传教、教学和医务活动尚能正常开展。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蓄谋已久的太平洋战争,美英正式对日宣战。这时在美国夏威夷等地的日本侨民采取种种措施窃取美军情报,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因此美国政府将侨居旧金山等地的6万多日本人集中到洛杉矶附近指定的地区,并且不准与外界联系。日本为报复美国,从1941年底开始,在中国全境搜捕盟国所有在华的牧师、教师、商人等,并将其全部强行收管。

因潍县靠近胶济铁路,交通比较方便,又加之乐道院场地较大,遂被日军强霸。驻潍县地区的日本宪兵队长汤本宣典率领一小队日本宪兵和一个伪军中队包围了乐道院,驱赶其中的居民。此后,伪军又带来一些强抓来的苦力,把院子里所有的树木砍伐一空,他们用胡乱拆下的砖瓦做材料垒起碉堡,并在墙上架起了一道道铁丝网。旋即,一座阴森恐怖的集中营—“敌国人民生活所”(简称C.A.C)便替代了原本典雅幽静的布道传教之所。

长江以北的美英等国侨民陆续被掳来关押,集中营(乐道院)最多时关押在华欧美侨民1500多人,一度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集中营”。战争中总共有2008名外国侨民被关押于此,其中包括327名儿童(后因交换战俘释放了500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伊朗、菲律宾、古巴、希腊、挪威、乌拉圭和巴勒斯坦,其中以欧美人士居多。

集中营中有不少知名人士:有曾任蒋介石顾问的美国人雷振远、华北神学院院长赫士、燕京大学校务长司徒雷登、齐鲁大学教务长戴维斯、原辅仁大学附中教师曾任美国驻华首任大使(1981-1986)的恒安石等;还有曾获奥运会400米冠军的世界著名运动员英国人埃里克“利迪尔(当时为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集中营内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仍尽其所能为里面的孩子们授课。英国人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火焰战车》被评为奥斯卡金像奖。因饥寒交迫和操劳过度,利迪尔在抗战胜利前不久在集中营内去世。);另有多名大学教授、医生等高级知识分子。

贝利当年效力过哪些球队?

从1956年到1974年,贝利在桑托斯队效力了19个赛季,共11次夺取圣保罗州联赛冠军、6次巴西杯冠军、2次南美解放者杯冠军、2次世界俱乐部杯冠军(丰田杯前身)。其间,贝利11次当选圣保罗州联赛最佳射手,尤其是从1957年至1965年,他不可思议的连续9年穿上最佳射手金靴,这一纪录无人能够超越。

贝利的身材不算出众,但却有着了不起的天赋。出色的速度、超凡的平衡能力、宽阔的视野以及惊人的控球能力,这些都是他的“武器”,当然,双脚以及头球的精准射术更帮助他一次次的敲开球门。在贝利的生涯中,共踢了1363场正式比赛,打进1281个进球,这是有官方记载情况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贝利6次在一场比赛中打进5球,30次单场进4球,92次上演帽子戏法,1964年对博塔弗戈的比赛中,他更是一场打进8球!一年里进球过百对贝利来说不是难事,1959年他打进127球,1961年110球,巅峰赛季是1958年,17岁的他在圣保罗州联赛中打进58球,各项赛事进球加起来达到139个!这些数字只能令人仰视。

1974年,贝利宣布退役,桑托斯队永久封存了他的10号球衣。1975年,美国纽约宇宙队重金邀请贝利重新出山,球王在那里又踢了2年。1977年10月1日,贝利在纪念赛中代表桑托斯队和宇宙队各踢了半场,这是他足球生涯中的最后一场比赛。

效力俱乐部:Bauru竞技(1953-1956);桑托斯(1956-1974);纽约宇宙(1975-1977)

两个是巴甲的,后是美国职业大联盟的球队

为什么足球鞋底上都是钉子型的?

不一定都是钉子的,也有槽状的。

在草地上钉鞋穿着不难受,而且抓地好,加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