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垃圾时间”?这个词最初源于著名解说员奇克-赫恩。每当比赛的分差过大,胜负已定时,两队主教练通常会让主力球员和重要替补休息,此时场上的球员多为配角,因此赛况往往不尽如人意,也就被赫恩称作“垃圾时间”。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术语逐渐成为专业用语。
传奇解说员奇克-赫恩
不过在CBA(中国篮球协会)中,“垃圾时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在常规赛期间,即使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垃圾时间”,换上来的球员仍然是大家熟悉的面孔,而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人。因此可以认为,CBA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垃圾时间”。例如,在10月27日南京对广东的一场比赛中,当第四节开始时,广东已经领先近40分,但他们场上依旧派出了吉伦沃特、王少杰、黄荣奇、任骏飞与李文昊等主要轮换人员。而南京则由穆迪、林葳、赵柏清等人出战,其中只有郭昊文是一位年轻球员。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CBA球队报名名单有限。《2024-25赛季CBA球员选秀及交易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每支俱乐部国内注册人数不得少于14人,不得超过18人。同时,由于本赛季外援规则放宽至4节7次,大部分球队同时注册四名外援,使得每队总人数一般在18到22之间。这一数字超出了许多联赛,包括NBA的15+3人的限制。然而,一场比赛最多只能有12名报名参赛者。
A某匿名球队主教练曾表示:“新赛事中的外援政策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处于国内轮换8到10顺位的球員,他们可能连参与比赛机会都没有。”显然,这是当前整个CBA各个球队教练们共同面对的大问题——由于外援数量增加,从原先2个变成现在标准配置4个,加之总报名前提始终保持12人的限制,让很多优秀年轻人才难以获得表现机会。如果再考虑近期辽粤半决赛G5那种因周琦缺席而导致杜锋选择更老将而非小将入榜的问题,我们便能看到这一现象给年轻运动发展带来的困扰。有时候即使观众购票想看新人,却发现这些新秀并未进入名单,自然也会影响现场气氛。例如,今年宁波队的新星王凡懿,就因为各种原因错失三次登场机会。
CBA一直沿用FIBA传统的12人大名单制度。从创办以来,没有进行任何修改。但国际篮联最近悄悄调整了一些规则,例如允许各国代表队在世界杯或其他重大赛事前24小时内决定最终成员,以应对突发状况。此外,相较过去频繁安排密集赛事,如今男篮世界杯至少给予一天休整期,有助减轻伤病风险,并提升整体竞技水平。相同情况下,各类体育组织不断寻求优化方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比如足球界疫情后实施五替代制,更加灵活地解决体能危机,同时也鼓励更多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撇开以上讨论,再回归篮球的话题,对于像CBA这样9—10人的核心阵容来说,即便打进所谓「垃圾時間」,似乎仍无法充分释放所有潜力。不幸的是,一个侧重经验积累的平台,本该让边缘角色展露头角,现在反倒造成两极化局势。一方面首发疲惫不堪,一边又冷落了待命的小将在长久来看实属遗憾。 综上所述,为何不尝试微调一下呢?对于广大热爱篮球事业的人而言,只需做一些合理改动,把国外成功案例引入其中,无疑能够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这项优雅且充满挑战性的运动!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后体工队长” ,获取最新NBA和CBA相关动态评论以及人物故事内容>> (文/文若)
发表评论